夜鲁夜鲁很鲁在线视频视频,思思久99久国内精品视频,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,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

當前位置: 健康中國> >

走路小腿酸脹 警惕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

發布時間: 2024-06-26 14:27:43   |  來源: 中國網健康   |  責任編輯: 曹洋

 

有些老人活動后腿部酸痛甚至走路一瘸一拐,還伴有雙下肢腿腳冰涼,常常以為是“老寒腿”發作,但其實沒那么簡單,這可能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。

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指因動脈粥樣硬化造成下肢動脈內膜增厚、管腔狹窄或閉塞引起的一系列癥狀,如雙下肢乏力、怕冷、走路時酸脹疼痛等。

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多發于45歲以上中老年人(男性大于45歲,女性大于55歲),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6倍。誘發因素包括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、冠心病、家族史、吸煙、肥胖、工作或生活壓力大等。

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(中大五院)介入血管外科龐鵬飛主任介紹,該病屬于慢性進展性疾病,雖不會直接危及生命,但隨著病情進展,可能出現嚴重并發癥,甚至截肢致殘。而糖尿病患者更要警惕,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的患者病情更重,潰瘍和壞疽發生率高。

談談疾病發展階段

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病程可以分為四期:

1、早期病變期/感覺異常期

患者自覺患肢微感發涼怕冷、輕度麻木,活動后患肢有酸沉疲乏感。肢端易發生足癬感染而不易控制等,無明顯缺血癥狀。

2、局部缺血期/間歇性跛行期

因下肢缺血和缺氧,患者會出現間歇性跛行癥狀,表現為行走時小腿肌肉產生痙攣、疼痛及疲乏無力,休息片刻后,癥狀才能緩解。繼續行走癥狀又會反復。

3、營養障礙期/靜息痛期

病變進一步發展,將導致患肢處于相當嚴重的缺血狀態,出現靜息痛,即患肢在安靜休息狀態下出現持續性疼痛、麻木和感覺異常,尤以夜間為甚,患者常抱膝而坐,徹夜難眠同時伴有皮膚變薄、肌肉萎縮。

4、壞疽潰瘍期/組織壞死期

出現營養障礙癥狀,患者趾、足出現青斑或血性水皰,疼痛更劇烈,繼而發生壞疽、潰瘍,約2周后出現分界線,形成典型的干性壞疽(壞死組織干燥,無液體滲出,肢體無感覺)

注意!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,則容易演變為濕性壞疽,疼痛感明顯,有液體滲出,如不消毒控制,很容易引起局部感染,膿液滲出,甚至引起全身感染癥狀。

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主要檢查方法包括彩色多普勒超聲、增強CT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(DSA)檢查。其中,DSA作為診斷下肢動脈閉塞癥的金標準,能確切顯示病變的部位、范圍、程度及側支循環情況,為制定手術方案和評估療效提供依據。

談談疫病的治療

龐鵬飛主任表示,早期發現,并根據患者的病因、病癥類型以及病情發展的不同階段,進行個體化治療是關鍵。

非手術療法

可通過控制飲食、適當鍛煉、戒煙、保暖,應用降血脂藥物、血管擴張劑及中藥,抗血小板聚集、肢體負壓治療等促進側枝循環建立。

注意,非手術療法僅能延緩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的病程進展,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血管的狹窄、閉塞。

微創治療

微創治療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,球囊擴張術、支架植入術、下肢動脈斑塊旋切術等微創手術,能清除動脈血斑塊和血栓,通暢血管,具有創傷小、恢復快等優勢。

手術治療

根據病變部位、程度、范圍及側支循環情況,不能進行微創治療的患者,可選用人工血管搭橋術、動脈內膜剝脫術等。

談談日常注意方法

1.改變不良生活習慣,堅持健康生活方式,戒煙限酒、均衡飲食、科學運動、保持良好睡眠。

2.高血壓、高脂血癥、糖尿病患者,要積極治療原發病,嚴密監視病情。

3.肥胖患者要減輕體重,適當運動可增加側支循環,注意不要搬動重物。

4.確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患者要注意患肢的保暖,腳部保持干燥清潔,正確剪趾甲,穿合適的鞋襪,避免損傷等。

(許晴晴 張嘉斌)

延伸閱讀